四川在线消息(文/彭文 图/会理市委宣传部)在川滇交界的崇山峻岭间,一座被时光温柔以待的古城静卧于北纬26°的经纬线上,这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
漫步会理古城,脚下青石板铭刻着商帮马队的蹄印,目光所及处,钟鼓楼巍然矗立,以它为中轴展开的“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九”棋盘格局,将23条巷弄编织成明清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会理始建于西汉,历经风霜,古城肌理间,北门城楼的砖石仍回响着马帮铃铛的传奇,科甲巷的老宅门楣上,川滇文化交融的纹样在光影间低语着千年往事。
当晨光初现,钟鼓楼十八声晨钟唤醒市井生活,巷口蒸腾着熨斗粑的米香,铜匠铺传出叮当锤响;暮色四合时,北门城楼灯火点亮,铜火锅里翻滚着火腿与菌菇的浓香,方言与欢笑在街巷间流淌。
这片土地同样跃动着多彩韵律。五月,新安傣乡泼水节的水花映着七彩筒裙;彝族火把节之夜,万人达体舞的脚步声撼动星斗。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小黑箐镇白沙村,四道迎客酒歌未歇,省级非遗蹢脚舞已踏响大地——姑娘们旋转的裙摆如石榴花绽放,长号唢呐声穿云裂石,诠释着“能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的豪迈。
会理人把四时风物熬煮成舌尖诗篇。端午时节,会理古城化作药香海洋,玉竹、黄精、菖蒲、艾叶等百余种药材铺满长街,家家飘起药根炖火腿和鸡的鲜香。待到暮色初染,千桌宴席连缀成霞锦,万人举箸分享药膳盛宴的场景,让古老的“游百病”习俗在热气蒸腾中重生。
寻常巷陌藏匿着更绵长的滋味:鸡火丝饵块以火腿与鸡丝吊出琥珀色高汤;炭火上的小铜锅烙出熨斗粑的焦香;而冬日最暖的记忆,莫过于一家人围坐品尝铜火锅——“黎马”火腿、山野菌菇在铜锅中沸腾,家常豆瓣蘸水点化出川滇风味的灵魂。
秋日的会理被石榴染成红色海洋。站在彰冠镇万亩果园中,缀满枝头的果实胀满白色纸袋,如星河落野。会理石榴年产量超14亿斤。果农们打开直播教游客用石榴籽作画,深加工研发车间里,石榴酒与面膜延续着红宝石的价值链。
在会理绿陶非遗工坊,窑火已燃烧近千年。以天然孔雀石制作的绿陶,经1260℃高温烧制,蜕变为宝石绿的器物。年轻的传承人接过祖辈的手艺,在直播镜头前展示唐代“松石绿釉”的烧制秘技,让古老技艺闪耀数字时代的光芒。
今日会理,正以“一核两片三带八点”格局舒展文旅画卷。德会高速贯通后,成都至会理缩至5小时,2024年迎来游客600.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4112亿元。游客可骑行于仙人湖环道,或登临龙肘山巅,在万亩杜鹃花海中入住星空帐篷。
2025年初夏,“一城两味川滇风”文旅推介席卷西昌、成都、重庆、宜宾四城。彝族歌舞快闪惊艳磁器口,石榴酒香漫溢李庄古镇。更值得期待的是会理与四川美术学院联姻——繁星美育基地即将落户古城,让艺术在乡野间生根发芽。
在北纬26°的黄金纬度线上,会理静候每一位向往烟火人间与诗意的旅人,共赴一场时光与风味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