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红色文化激活文旅产业

2022-05-18 14:10:36来源:凉山日报编辑:王云

5月,对古城会理来说是一个红色的月份。

87年前,中央红军在历经四渡赤水、兵临贵阳、佯攻昆明等一系列的战役行军后,出奇制胜,直插金沙江畔。自1935年5月3日开始,用七天七夜从川滇交界的皎平渡口巧渡金沙江,进入四川会理境内,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从那时起,会理这个金沙江畔的千年古城就与红色文化结下了红色之缘。

87年的岁月流转,当年的冲锋号角已被淹没在滚滚江涛声中,而红军留下的红色烙印却越描越红,历久弥新。在会理市数十年如一日的精心耕耘下,红军战斗过的渡口、使用过的文物、开过会的山坡……一件件含“红”量十足的红色遗产正穿越时空,在古老又年轻的会理市这片热土上焕发出迷人的新光彩。

芳菲五月,从会理城区沿着245国道向南行驶,道路两旁是铺天盖地的石榴林。正值花期,火红的石榴花掩映在葳蕤碧绿的枝叶下,暖风拂树,明灭可见,像极了燎原的星星之火。在醉人的榴浪香风中行驶大约1个半小时就到达了举世闻名的“巧渡金沙江”遗址——皎平渡。

“皎平渡是红军长征出滇入川第一站,留下了许多革命遗迹和动人的故事。现在我们从这里看出去,大家仔细观察,左岸最远处的那座大山像什么?是不是神似毛主席?对了,它就是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毛公山的大山……”观景台上,讲解员指着远处的大山热情洋溢地讲述着,前来参观的游客看向她所指的方向啧啧称奇。

从观景台沿着蜿蜒的山路下到山脚,由于乌东德水电站的建成蓄水,昔日湍急的江流已变得宁静平缓。春末夏初,站在岸边,只见江水粼粼,碧波潋滟,高峡出平湖,雄山映大川,满目一派宏伟壮观的雄奇景象。

沿着江边公路行走约一公里,即是皎平渡山洞遗址复原地。皎平渡山洞原是马帮赶脚人歇息的地方,巧渡金沙江时,毛泽东等中央红军领导人曾在洞内居住。现原址已因乌东德水电站蓄水被淹没,为最大程度保护红色遗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除了对水下遗址进行封护加固外,还在原址的上方采用3D激光扫描建立三维模型,按照1:1复建了遗址山洞。躬身走进复建的山洞,忆古思今,简朴的设施和伟大的胜利不禁让人轻声吟诵起“金沙水拍云崖暖”的豪迈诗句。

在横跨川滇的皎平桥头,会理市投资1385万元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正如火如荼。标准化停车场、旅游级公厕、玻璃栈道、壁画浮雕……一个个配套设施已初具雏形,即将改头换面的皎平古渡将为会理市的红色经济增添新动能。

从城区向北驱车五六公里则是会理另一个红色元素浓厚的景点——会理会议纪念地。

1935年5月12日,六届中央政治局在会理城郊铁厂村举行的扩大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鲜为人知而又意义非凡的一次会议。会议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对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有着重要作用。

进入景区,沿着高垂的石阶拾级而上,两旁的山坡上是挺拔的华山松林,清风徐来,松涛婆娑。身后是会理目前最大的高原湖泊仙人湖熠熠生辉,沉浸在静谧的湖光山色中,革命先辈们伟岸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一一浮现。

山坡顶上有一块褐红色的浮雕,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或站或坐,生动再现了会理会议召开时的情景。除此而外,“我要当红军”人物雕像、草棚子、望北亭等景观星罗棋布,遍洒山坡,如今的会理会议纪念地已是人们追寻红色记忆的必去之地。

近年来,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会理市对会理会议纪念地进行了升级打造,已完成游客信息服务设施、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环境整治、供排水管网、安防设施、步游道等项目建设,投入建设资金超过1000万元。一个崭新的红色教育基地正在徐徐揭开面纱。

会理市以弘扬长征精神为抓手,主动融入全州“一核五区三带”文旅总体布局,加快打造深度体验红色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将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会理校区打造为红农文旅融合的“灵魂工程”。

该项目总投资2.4亿元,目前正火热建设中,建成后将以点带面,带动城东片区投资30亿元的教育、医疗、康养、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引领城东片区大发展;与皎平渡、会理会议纪念地等“一心十点”串珠成线,打造“长征精神感悟之旅”“千年古城文化之旅”“乡村振兴跨越之旅”3条红色路线,加快推进全域旅游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一核两片三带八点”全域旅游格局,助力建设天府旅游名县。(付廷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