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会理文旅有新路 打造宜居宜游旅游目的地

2022-02-09 10:58:17来源:川观新闻编辑:王云

川观新闻记者 王云 何勤华

据会理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统计,春节假日期间,会理共接待游客46.0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031.25万元,同比增长21%。

张灯结彩,扮靓会理古城,年画、春联、窗花等年俗元素营造浓浓“年味”,春节祭祀、古装巡游、寺庙祈福、非遗体验、民俗拜年等民间原生态活动深受游客欢迎。

2021年,会理撤县设市,成功入围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2022年,会理将继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突出文旅首位产业,推动全域文旅跨越发展。

城市魅力吸引游客

会理是全国第118个、四川省第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蜀月滇风的文化交融,积淀了会理多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会理拥有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石榴文化、川滇文化融合构成的独特地域文化,让每一条街道、每一片田野、每一栋民居甚至每一种食物都增添了历史韵味,这座城市的魅力正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

在2022年春节期间,会理吸引了很多省内游客,到会理享受温暖宜人的气候,感受年的味道,欣赏明清古建筑,体验会理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重庆游客陈辉一家在会理古城的南北大街、钟鼓楼等地都留下了身影,“走进古城,这里很温暖,可以晒太阳,非常惬意。”他说。

目前,会理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被评为“新时代·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名县”。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会理灿烂的文化、独特的个性,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7月,“大号唢呐”“蹢脚舞”“红铜火锅制作技艺”“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3月,会理饵块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会理绿陶因其具备独特的人文技艺与自然资源禀赋,成为会理旅游文化的精品代表。2021年,会理绿陶产业园被四川省文旅厅认定为四川首批非遗文化体验基地。

“文旅跨越是会理市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会理未来五年要办好办实的三件大事之一,也是会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和希望工程。”会理市委书记陈方勇表示。

该市明确,推动文旅跨越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化旅游业能够提供形式多样、数量可观的就业机会和岗位,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各地游客的到来,可以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融合,带动当地群众思想观念转变,为群众提供充足就业和稳定收入,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走“旅游+”融合发展之路

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只是会理文旅跨越的第一步。“我们将乘势而上,努力成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确保到2025年,实现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双升双增,年接待游客达到千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实现百亿元以上。”陈方勇告诉记者。

从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来看,该市将全面提升古城核心区质量,打造北部生态片区、南部文化片区,建设南方丝绸之路文化观光带、金沙江水上休闲娱乐带、红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带。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创建1个3A级景区、N个特色高端精品民宿,加快形成“1+1+4+20+N”的文旅产业布局,打造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全域化旅游目的地,形成旅游产业全域覆盖。

文化旅游品牌方面,会理最靓丽的特色是“古城”,古城内至今还保留着本地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这是会理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会理最有潜力的特色是“红色”,将打造复合型红色旅游业态,不断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会理最有后劲的特色在“乡村”,深入挖掘山水生态、采摘体验、特色美食、古村落等旅游价值,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为本、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的乡村旅游,不断提高会理特色文旅品牌的知晓度、美誉度。

同时,会理市还将走“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打造一批“会理古城+”“红色旅游+”“林果产业+”旅游精品路线。推进农文旅融合,积极打造以三产互动互融为主的乡村特色旅游。推进工文旅融合,打造四川省矿产资源博物馆,重点推进旅游与风电光伏、矿产资源开采等特色工业融合。推进体文旅融合,以运动康养为依托,发展时尚健康旅游和户外旅游,集中打造一批户外运动基地,推出一批体育运动产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