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会议纪念地: 长征入川“第一会”

2021-02-01 10:38:03来源:川观新闻编辑:王云

川观新闻记者 王云 何勤华 凉山观察 杨正飞

蹲点点位

会理会议旧址

历史评价

会理会议对巩固遵义会议成果,确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实现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西胜利会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第一卷)

1月21日,穿行在会理县城北街道办事处铁厂村的会理会议纪念地,记者遇到了年轻的西南医科大学学生李文军,当天,他和几名同学一起到这里游览。“我马上就要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了,这次到这里,是游览,也是红色精神再教育,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他告诉记者。

80多年前,那场改变中国的长征,本就是一群年轻人走出来的。1935年5月3日至9日,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会理,在这里,召开了入川后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俗称“会理会议”。这次会议,对巩固遵义会议成果,确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实现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西胜利会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会理会议纪念地望北亭

七天七夜,七只木船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29日,中革军委下达了《关于迅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根据地的指示》,中央红军以一军团为左路,军委纵队为中路,三军团为右路,五军团殿后掩护,迅速向金沙江靠拢。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亲率干部团,乘金沙江两岸敌军守备空虚,出敌不意,于5月3日傍晚到达皎平渡口。

当地守军为防止红军渡江入川,早已将金沙江沿岸的民船全部烧毁或沉没,只留下负责巡防的船只,妄图让金沙江天险成为阻挡红军前进的天然障碍。

5月3日晚上,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军委干部团前卫连在皎平渡口南岸俘获一条敌船,后又打捞起一只破船略加修理,前卫连旋即过江,智取“厘金卡”,歼灭了民团守敌。干部团连夜过江,胜利占领了皎平渡。

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红军又沿江找到了五只渡船,动员两岸汉、彝、傣等37名船工帮助划渡。刘伯承同志随干部团过江后,立即在江边崖洞中设立渡江指挥部,制定《渡江守则》,昼夜组织部队渡江。

会理县城

至今,在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还留有部分船工的照片。纪念馆讲解员毕学娟说,当时,这37名船工轮班摆渡,挥汗如雨,数万名红军将士秩序井然,有条不紊,依次渡江。从5月3日至5月9日,七只木船,历时七天七夜,中央红军2万余人,全部渡过金沙江。

5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随军委纵队陆续过江,住在皎平渡北岸崖壁的砾岩山洞,在这里紧张地工作,组成渡江指挥部,统一指挥全军渡江。

当敌军赶到金沙江边时,已经是5月16日,面对激流天堑,留给他们的只是金沙江南岸红军战士遗弃的一堆烂草鞋,只好望江兴叹。

会理县委党校高级讲师苏颖介绍,巧渡金沙江的胜利,使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主动权,赢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会理县城

松林寺庙开会决策

“5月12日下午2点,会理会议在我县城郊铁厂村也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召开。”在会理会议纪念地讲解员王姗的带领下,记者沿山间小路,行走在纪念地。

这里苍松翠柏、山林茂密、十分幽静,对当时的红军起到了一定的隐蔽作用。在“会理会议”上,毛泽东总结了红军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的胜利。针对当时部队的情绪和离心主义思想,阐明了四渡赤水以来运动战战略思想的正确性,总结了实行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随后,与会领导人讨论了渡江后的行动计划,决定全军继续北上,抢渡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周恩来、朱德等在会上发了言,支持毛泽东的意见,称赞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充分肯定了这一阶段的巨大成绩。

会议还决定组成中央红军先遣队,进行战略侦察,为红军北上开路。任命刘伯承为先遣队司令员,充分利用他在川军中的声望和熟悉地理民情等有利条件,为全军当开路先锋。

据党史资料记载,会议先在树林中临时搭建的草棚子里召开,当时蒋介石的飞机不停地在天空中盘旋侦查,中革军委为保证会议的正常进行,避免受到敌机干扰,就转移到平安寺的房屋内继续开会。

会理会议纪念地

现在,这里修建了一条生态游步道,供游人抚今追昔,凭吊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从步道行走不一会,就来到了复建的草棚。“当时领导人开会吃住都在草棚内。”王姗指着草棚内的木床说。

在纪念地北面的入口处有一块石雕碑刻,镌刻着会理会议纪念地景区的标牌,四周用浅浮雕围绕。南面入口的石壁上还镌刻着毛主席手书的《七律·长征》诗词。

2007年,会理县在当年会议的遗址附近修建了会理会议纪念碑、雕塑群。纪念碑记载了红军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史实,并塑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人的铜质塑像。

会理会议后,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北上。最终,在长征途中转战14个省份,走遍大半个中国。“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一定要满怀感恩,努力学习,今后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自己的贡献。”李文军对未来满怀充满希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