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有序推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

2015-03-02 11:40:23来源:

四川在线凉山频道

编辑:李正勇

    四川在线凉山频道讯(赵海华)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打造品牌,强化服务,有序提高劳务输出水平。会东县不断统筹城乡发展,多举措引导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务工创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创造大条件

    地处金沙江畔的会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的加大,腾挪出10000余名剩余劳动力。为解决农业生产和富余劳力再就业的矛盾,该县因地制宜、聚合资源,发挥优势,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再就业新路子。

——强化宣传引导。破除干部群众思想顾虑、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标语、墙报、座谈会和培训会等多种形式,鼓励、发动农民外出务工,激活农民转移就业的内在动力。

——强化培训质效。依托各级培训基地和社会力量,造打劳务品牌,不断增强输出劳务工市场竞争力。2014年,全县开展品牌培训、职业技术培训、阳光培训、劳务订单培训等共计9000人;投资1.2亿元,建立了占地38亩的会东县职业技术学校,可容纳在校生5000人就读。

——强化政策扶持。实施培训补助、就业奖励、创业扶持、权益保障和解决务工农民家庭后顾之忧等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措施,让农民愿意务工、敢于创业。2014年,该县对386家企业和个体经营场所进行了非法用工专项检查,对重大工程项目实行收取10%的用工保障金制度,确保农民工权益和农民工工资的兑现;处理劳务纠纷18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43.41万元。

    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开辟快捷通道,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强力支撑,形成“外出务工挣钱、回乡创业领路”良性循环。

    返乡农民工张华创立的 “瑞丰公司”、阳子江创办的“鲁峰金银花合作社”、徐顺金成立的会东首家家庭农场等一大批经济实体,正成为会东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而千千万万外出的农民工,则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奋力打拼,在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

    带动大转移

    举家在外打工的古荣巧,老家大崇乡,各种条件都不错,说起自己经历,在珠海一家停车场做收银员的她轻描淡写地说:“守着土地,共同贫穷;转移劳力,天高地阔;把土地留给家人乡亲,也算是对家乡建设发展的一种贡献吧。”

    而家住黑嘎乡的计明秀十五岁只身出去闯荡。因缺少资金,没有工作经验,她从每月只有120元的餐馆洗碗工做起,通过几年拼搏,现在在白鹤滩拥有两间门市,年收入是在家种地的好几倍。“老家山高水冷,种一大片,收一小箩。外出创业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的思想观念。”颇有家资的她自豪地说。

    在该县,像古荣巧、计明秀这样外出务工创业的人很多。多年来,该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政府主导下订单定向输出,稳步提高全县富余劳力有序输出水平。

    仅2014年,依托县内鑫联公司、三峡集团、三益烟草等一批项目建设,就地就近开展培训输出农村富余劳力1000余人;拓展省外市场,把东南沿海、华中、西北地区作为劳务输出的重头戏,向云南、新疆、浙江、广东新增输出5000人;创新输转途径,大力推行“培训基地+用工企业”、“人力资源公司+用工企业”、 “劳务经纪人+用工企业”等输出模式,共向广东、浙江、上海等地企业组织输出农民工3000余人。

    通过强化培训,打造高素质富余劳力;搭建平台,提高有序输出规模;打牢基础,健全基层工作体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富余劳力愿出去、可就业、能致富。2014年,全县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力9.6万人,同比2013年增加1.1万人,增长13%。

    “创新举措、锐意进取,努力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为有序推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移谱写新篇章。”新年伊始,该县2015年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紧锣密鼓召开,工作目标实实在在。

    促进大发展

    “抓劳务,就是抓增收、抓发展。”该县劳务工作高起点、重实效。

    历年来,该县把劳务开发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统筹安排部署,不断强化工作基础,在47个乡镇、10个区域协调办成立了劳务工作机构;把劳务开发多项指标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加强督查督导,定期开展检查指导,确保责任落实,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劳务开发加快发展。

    而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赚到第一桶金后,抓住家乡建设发展的机遇回乡创业,据不完全统计,该县外出打工后又回乡创业的农民达3000人。

    上世纪九十代初外出打工的小岔河乡农民工耿向前,蹬过三轮、拌过砂浆、开过饭馆、当过焊工。丰富的打工经历为回想乡创业积累了宝贵经验,更被他视为“人生中第一桶金”。2000年,他抓住建材需求量大的机遇,用多年积蓄开始做起了水泥销售生意,继而批发水泥、钢材、地砖。目前,他拥有一家商务宾馆、一家建材商店、一家向前建筑公司、5台大型挖掘机,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年创效益达200多万元,顺利完成了从打工仔到企业家的转变。

    “今年,我家从其他农户手中流转了十多亩水田来种葡萄,葡萄面积有30多亩了。10月份,才在姜州工商所注册了顺金农场,效果很好。”怎样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返乡农民工、会东首位注册农场主徐顺金给出了答案。

    三十刚出头的徐顺金跟妻子外出务工时从天津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后,引进种子,通过流转土地,将零星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对该县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进行了一次变革。

    外出农民工不但带回了资金,也带回来技术和观念。近年,该县申办家庭农场的积极性高涨。截至目前,像顺金农场这样的家庭农场已经认定的有18个,其中,从事种植业12家,养殖业的2家,其他行业4家;面积在100亩以下的占69.6%,100-500亩的占23.28%,500-1000亩的占3.56%,1000亩以上的占3.56%。

    2014年,该县实现劳务收入16亿元,同比增加4.2亿元,增长36%;农民人均劳务收入4156元,同比增加1051元,增长34%;外出务工农民人均收入16667元,同比增加2785元,增长20%;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同比增加4%。劳务收人逐渐取代传统农业收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第一支柱产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