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四川日报》刊发《出发!奔赴“托底帮扶”第一线》文章,聚焦参与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的39户中央在川企业、39户地方国有企业分别派出1名处级干部或中层干部,近期前往受扶地加入县级工作专班,作为一线“指战员”和“急先锋”,他们将如何打好托底性帮扶的“开局战”?
11月9日《四川日报》截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方小虎 吴忧 王云
“现在我们是战友了!”11月1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凉山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杨科与川煤集团物产公司副总经理杨江第一次握手。作为企业下派参加托底性帮扶县级工作专班的干部,他们相约从成都出发,前往凉山州喜德县,奔赴托底性帮扶第一线。
按照省委部署,参与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的39户中央在川企业、39户地方国有企业分别派出1名处级干部或中层干部,近期前往受扶地加入县级工作专班。
作为一线“指战员”和“急先锋”,他们将如何打好托底性帮扶的“开局战”?11月初,记者与部分派驻干部一同前往大凉山,近距离蹲点调研,记录这次特殊的“集结行动”。
蹲点:
喜德县
派驻干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杨科、川煤集团 杨江
接到任务就“偷偷”来走了一圈
“这是第二次来喜德吧?”11月1日下午,车行至喜德县政府前,副县长阿尔猛杰迎面走来,同杨江回忆起10月17日的那次会面。当时,川煤集团的30多名干部职工赶到喜德县,专门对接托底性帮扶工作,杨江就在其中。
喜德县渔光互补项目。
“其实这是第三次了。”杨江笑着揭开“谜底”,原来在10月12日他就“悄悄”来过喜德县一次,“领导找我谈完话,我就来走了一圈,看看未来几年战斗的地方。”
阿尔猛杰拍了拍杨江的肩膀:“那今天不讲客套话了,我带你先去看两个项目。”简短寒暄结束,大家便登车再次出发。
两个项目都在喜德县冕山镇,一个是等待投资的小相岭风景区旅游民宿,另一个是等待开采的钾长石矿。“都是县上重点包装的项目。”阿尔猛杰满怀期待,希望以托底性帮扶为契机,借助在川央企和省属国企的优势和特长,推动两个项目尽快启动、尽早见效。
喜德县坡陡谷深,山路崎岖,前往钾长石矿,车辆只能停在半山腰。“前行路上的挑战不仅是路况。”阿尔猛杰坦言,钾长石矿项目需要厘清探矿权、采矿权,旅游民宿投资较大、成本回收慢,“解决难题,我们要多‘碰撞’。”
当天的第二次“碰撞”,发生在深夜。由于宿舍正在协调安排,杨科与杨江当晚暂居在县城的酒店。22时许,喜德县委书记巫照华在酒店大堂与他们见面,一直聊到次日凌晨。
“经过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喜德有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然较差、动力仍然较弱、欠账仍然较多。这次托底性帮扶突出产业帮扶,非常及时、非常重要。”巫照华谈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又紧接着询问企业的打算。
“国家电网的帮扶已经开始了。”杨科说,在不久前的对接中,喜德县良在硅业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反映市场行情不好、企业效益下降等问题,“我们正在争取申请增加留存电量,可以帮助企业减轻上百万元的电费支出。”
杨江则重点谈了自己对一个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深入思考。“我们有成功案例,并形成了经验和做法,能够快速落地。”杨江说,第一次来的时候,就带了不少资料回去,发现喜德县红莫镇一处渔场有挖掘潜力。“从照片上看基础不错,后面我们再到实地去看看。”
“马上安排!”巫照华应声拍板。第二天清晨,杨科早早在门口等着杨江。围绕即将考察的渔光互补项目,杨科连夜做了功课,期待同杨江再来一次“碰撞”。“现在100亩鱼塘大概可以装机2000千瓦,电量送出的问题我们公司想办法解决。”杨科认为,国有企业在托底性帮扶工作中开展“1+1帮1”,就是要做好这个“+”法,形成合力。
“现在鱼塘有多大?下一步还要扩展吗?”“每年可利用的光照时长有多少?”……当天上午,在项目现场,杨科与杨江找到渔场负责人和当地干部,记下了一连串关键数据,项目规划在他们的脑海中渐渐成形。
红莫镇镇长喇鲁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首期2000千瓦装机容量的规模看,要是年利用小时数在1500小时以上,年发电量就可达300万千瓦时,按照目前的购电价格,可创收120万元。
“这次来喜德报到,大家都很务实。”杨江感叹,短短24小时,帮扶企业之间、企业与地方之间围绕帮扶项目进行的三次“碰撞”,产生的不仅是“火花”,还有干实事的决心和信心。
蹲点:
普格县
派驻干部:四川省能投集团 张珩
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再续”前缘
11月2日,抵达普格县考察的第一站,四川省能投集团派出的专班干部张珩来到县城附近的“能投新村”。公司同事、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期沙子布一同前往,一路为她讲述往事。
俯瞰普格县高原艾草种植基地全景。
脱贫攻坚期间,四川省能投集团就对口帮扶普格县。2016年,期沙子布开始担任耶底乡各洛村第一书记,干了整整4年。“各洛村海拔3000多米,交通不便且环境恶劣,要脱贫就必须搬迁。”期沙子布说,四川能投先后投入1400余万元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帮助全村93户居民陆续迁出,其中23户居民集中安置在“能投新村”。因成效显著,四川省能投集团在2021年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殊荣。
张珩与期沙子布来到村民阿支杨林家里进行走访。宽敞干净的院子,房门前的鞋架摆放齐整,室内地板一尘不染……见到老朋友,期沙子布夸赞阿支杨林“越来越帅。”随后,张珩也与阿支杨林攀谈起来。
“平时在广东打工,随着彝历新年将近,最近刚回来。”阿支杨林说,他今年26岁,两个孩子在附近的幼儿园和学校就读,“很方便,我们在外面打拼也放心。”
“过完年还出去打工吗?”
“说不准。”阿支杨林低头答道,眼睛一直盯着正在膝下玩闹的小女儿,带着浓浓的牵挂。
一家一户走访完,回到村口时,张珩找来期沙子布合影留念,并握着对方的手说:“咱们继续努力。”
在脱贫攻坚基础上,如何开展进一步托底性帮扶?在螺髻山下的一处坡地上,张珩找到了第一个答案。
“从种植到加工,我们已经在这里布局了高原艾草全产业链。”四川能投凉山生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宏斌带着张珩走进车间,展示用新鲜艾草制取的艾柱、艾条和精油。“不要小瞧这里,全国最大的高原艾草项目就在这里。”王宏斌带着自豪介绍,艾草在一年内可收割三季,每季每亩都能为农户创造上千元的收入,如今种植规模已达1万亩左右,未来几年还将陆续扩展到5万亩,将直接为农户创收1.5亿元以上。
或许是受到阿支杨林情绪的感染,张珩对就业显得更加关注。“如果加工这块能做好,创造的就业岗位就能让村里的年轻人就近务工。”听到王宏斌的答案,张珩心里有谱了,这应该是未来努力的方向。王宏斌进一步介绍,目前厂区已吸纳了约70名脱贫群众就业,随着扩大加工规模,并延伸发展康养、旅游等业态,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航拍普格县“能投新村”。
一个好汉三个帮,张珩还有战友“助拳”。四川省能投集团旗下的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普格电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罗智介绍了公司未来几年的投资计划。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罗智说,公司已累计投资8.57亿元用于普格电网建设,在脱贫攻坚时期消除了所有无电村,“不过现在的普格电网特别是农村电网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强电网抗压和应急恢复能力,才能为项目招引、落地打好基础。”未来几年,公司将在普格努力建成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电网,从2024年到2027年,规划投资4.2亿元,不断提升普格电网供电服务水平。
“前期打下的基础很扎实,让我有信心,也有压力。”结束当天的调研走访,张珩告诉记者,事业都是在接续奋斗中成就的,她将发挥好作用,汇聚集团上下资源力量,把托底性帮扶工作做出彩。
蹲点:
布拖县
派驻干部:国家能源集团四川公司 艾晨辉
携手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四川发电有限公司(国能四川能源有限公司)派出的干部,艾晨辉两个多月前就来到了布拖县,挂职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
11月3日,围绕推进托底性帮扶工作,他约上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吉康,开展了一次“链式”调研,从下游到上游把布拖黑绵羊的产业链看了个遍。原来,凉山黑绵羊入选农业农村部的“畜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是中国独有的绵羊品种,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而布拖县是凉山黑绵羊的核心产区,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
从2013年开始,国家能源集团四川公司便持续帮扶布拖县,投入帮扶资金超3.88亿元,实施了一批地方急需、为民惠民的重点项目,今年4月投用的布拖县冷链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当天调研的第一个点位。
“前两天热闹得很。”走进冷链服务中心冷库,吉康绘声绘色地说起冷链运输高峰期的场景——中药材附子装在筐里一车一车地拉过来,从地面开始码放,足足码了4层,“冷链服务中心投用半年,解决了2150吨中药材、高山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冷藏保鲜问题,产值60余万元,直接或间接提供242个本地就业岗位。”
吉康介绍,布拖县农业资源丰富,除了附子,还有黑绵羊、高原蓝莓、马铃薯等“土特产”。眼前这个总容积4400立方米的冷链服务中心,就是帮扶企业与地方携手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的一个缩影,对于黑绵羊产品的存放与运输,意义重大。
调研第二站是新建的黑绵羊交易市场,只见上百只黑绵羊聚在一起,个个通体黝黑,尾部穿着漂亮的“小裙子”。
得知帮扶企业来了“新干部”,拖觉镇博作村的村民特黑菲鬼专门找到艾晨辉道谢,“如果不是你们帮助建新羊圈,我的羊儿不可能有这么多。”特黑菲鬼说,他家的在栏黑绵羊从二三十只扩大到300只左右,1只羊就能卖数千元。
特黑菲鬼还有新期待,黑绵羊产业“值得搞”。“别人是一亩草地养1只羊,我们至少是10亩草地养1只羊,吃的是野生牧草,喝的是山泉水,品质不一般。”特黑菲鬼说,当地10户农牧民至少有两户养殖黑绵羊,“希望政府和帮扶企业再给我们加把劲,把品牌打响,把效益提起来。”
在布拖县黑绵羊交易市场,群众正在交易黑绵羊。本版摄影: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云
其实,围绕黑绵羊产业发展,当地已经使出了“大手笔”。调研的最后一站,是凉山黑绵羊良种繁育基地。这是一个占地面积3250亩的园区,从山上到山下梯次布局了保种、选育、养殖等单元,是当地推动黑绵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吉康表示,依托这个良种繁育基地,当地正联合知名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努力保护好、开发好“凉山黑绵羊”这一优异种质资源,进军高端食材市场。
回程路上,艾晨辉与吉康继续讨论。“加工环节应该还比较薄弱。”艾晨辉说,现在县委安排他分管工业,他计划把着力重点放在精深加工上,进一步完善黑绵羊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品牌塑造也很重要,作为帮扶企业,我们可以一起来想办法。”
吉康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布拖县将力争实现黑绵羊养殖规模年存栏50万只、年出栏30万只、年综合产值20亿元的目标,“把握托底性帮扶的难得机遇,用好帮扶资源,一定让‘土特产’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