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试点“学前学普”一周年 11.28万名孩子受益

2019-06-05 09:43:07来源:川报观察编辑:王云

川报观察记者 何勤华

“您好”“谢谢”“节日快乐”5月30日,凉山州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用普通话和来这里的送儿童节礼物的叔叔阿姨们说话。记者从凉山州了解到,截至2019年5月,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第一阶段已在11个深度贫困县及非贫困县民族乡镇的2724个村级幼教点先行试点,惠及幼儿11.28万人,涉及辅导员6854人。


罗加山 摄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是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以及省委、省政府结合凉山实际,贯彻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强化帮扶措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推凉山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重要举措,是对“一村一幼”的进一步规范、提高和拓展,同时还承载着为国家在民族地区推广“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探索路径的试点任务。

按照“先行试点、总结优化、全面推广”的实施步骤,从2018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凉山州正式启动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根据目标任务,2018年至2020年,分阶段实施,实现具有正常学习能力的3—7岁学龄前儿童(不含已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在接受义务教育前能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国家通用语言思维习惯,达到幼儿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的目标,在该州初步形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氛围,村级幼教点幼教辅导员和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完善,保教质量稳步提升。


罗加山 摄

其中,第一阶段在11个深度贫困县的农村以及安宁河谷县(市)的民族乡(镇)“一村一幼”幼教点进行实施,重点聚焦农村不会普通话的幼儿。通过1 年时间的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后,第二阶段在该州范围内所有幼教点和幼儿园全面实施。技术支持保障项目由北京华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三好互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


罗加山 摄

一年过去了。在凉山,学好普通话,补齐彝区教育短板中的短板,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为彝区儿童的成才和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已经汇聚成了一个社会共识。不少辅导员都说,“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像是在彝乡大地洒下了种子,学会了普通话的孩子们,不仅让自己的人生打开了新局面,通过“小手拉大手”,他们可以影响更多的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