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森老虎”请下山 退耕还林20年成就凉山绿水青山

2019-11-18 09:50:1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云

四川日报凉山全媒体中心记者 何勤华

1999年,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由此揭开了我国退耕还林的序幕。凉山成为全国最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的地区之一。今年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20年。退耕还林20年,凉山山头由黄变绿了、环境优美了、生态安全了、老乡富裕了。

20年来,由实现不砍树、封山绿化、防治水土流失的初衷,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凉山实践,生态建设“五个最”的凉山经验,山增绿、林增收、民开怀的绿色转型。

凉山是发展绿色特色农业的最适宜区和四川三大林区、三大牧区之一,1998年森林覆盖率28.6%。凉山州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大干流穿越境内1200余公里,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维护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凉山作为全国、全省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地区,全州17个县(市)中,有12个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经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两大工程的先行先试,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大干流穿越凉山州境内1200余公里。凉山既是国家和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点难点区,也是四川省森林、湿地、物种和自然景观资源富集区。

凉山生物多样性富集,非常适宜发展林业产业,不仅能有效绿化荒山荒坡,让荒山荒坡成为绿水青山,更能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在让大凉山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同时,给凉山各族群众带来财富。有资金、粮食保障的退耕还林成为凉山发展林业的一大机遇。

至2018年,全州新增森林面积127.15万亩,林地保有量5980.95万亩,森林面积达到4087.65万亩,森林蓄积量3.3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5.79%。

20年来,凉山退耕还林项目取得了历史性成效,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林木保存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退耕农户口粮自给能力进一步增强、退耕农户收入快速增长、退耕农户生活方式发生可喜变化、退耕农户长远生计有了基本保障。使我州生态建设步入了新阶段,有力促进了全州生态改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受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被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退耕还林20年,凉山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启动最早、面积最广、任务最重、群众参与最广、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林业产业发展最快”的探索实践。全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防治水土流失、防洪蓄水、固持和改良土壤、增加林业碳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