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饰装身成就文化艺术 布拖彝人把非遗穿在身上

2019-07-20 12:05:2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云

 

/home/img/file/20190720/20190720120958_7576.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川报观察记者 王云 何勤华文/图

在2019年布拖火把节期间,位于该县文化馆一楼和三楼的阿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关注。这里可窥布拖彝族银饰、口弦、阿都高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19日,记者走进一楼展厅,在大厅看到两个非遗传承人以实体展示的方式,通过直观的传统场景,一丝一线的慢慢织布,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恋,来感受全方位的感官盛宴。

“叮叮叮……”大家听到声音,都向这有节奏的声音围拢过来,在大厅左边,非遗传承人勒古沙日正在构造银饰细腻的线条。在祖国西南群山叠翠、江河纵横、风光秀美的土地上,勤劳、勇敢、聪明的彝族人民创造了灿烂夺目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彝族人民的装饰品,更是别具一格,独有风采。银饰被彝族人民视为美和富有的象征,因此,人们不惜用各种银饰装扮自己。

但外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彝族尚银,但男女有别。

记者在三楼右边展厅看到,展台上摆放了很多种类的彝族服饰模特,布拖县文化馆的专家说,彝族男子佩带的银饰非常简练,喜在左耳佩带大而粗的银耳环,有的彝族男子也戴手镯和戒指,由此显露出彝族男子豪迈威武的英雄气慨。

相比之下,彝族女子则以其丰富多彩的银饰流露出她们对美的追求。可以这样说,一个盛装的彝族女子,从头到脚,映入你眼帘的尽是琳琅满目、熠熠生辉的银饰。彝族女子以颈长为美,特别注重颈部装饰。除戴项链外,还常在衣领处佩以长方形的银质领牌,并在领面上饰以银泡、银片,以便显示其修长、美丽的颈部。彝家姑娘的手、腕饰比较简单。通常腕上饰一个或数个手镯,指上饰以银质的戒指,但无论戒指还是手镯,其工艺制作却都是独特、精美别致。

在三楼左边的展柜里,看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彝族银饰。布拖银饰特色鲜明,种类繁多,其设计巧妙,工艺精湛,别具特色的银领牌、银耳坠、银耳环、银纽扣、银背饰、银胸牌、银手镯、银戒指等是彝族独特风格的银饰。布拖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在2010年已被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布拖彝族银饰现已经成为布拖乃至整个凉山对外宣传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繁重的劳作中,为了减轻自己的劳作压力,彝族人民触景生情,一情起兴,信口高腔,抒发情感,一代又一代地传唱,不断加工,不断创新,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间歌谣——阿都高腔。

布拖彝族阿都高腔,歌头悠长,多棱多角,粗狂奔放,内容丰富,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不论寒暑朝暮,不管是在山间田野,还是在赶往火把场的路上,只要心中想唱,便可以高歌一曲。

“这样一个小竹片真的能吹出这么美的旋律么?”门口的口弦表演吸引众多游客拍照和录视频。布拖彝族口弦是流传在彝族群众中的民间乐器。由于流传广泛,保持传统的工艺流程,制作精美,演奏者居多,且技高,历来享有“彝族口弦之乡”的称谓。不少彝族深爱口弦,平时随身携带,只要闲暇,任何时候,任何场所都能弹奏,不论男女老少,人人皆爱或个人消愁解闷、抒发胸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