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聚焦丨越西百年土碉楼迎来新生机

2022-08-03 15:02:16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王云

8月3日《四川日报》截图

□王荣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云 何勤华

7月21日,越西县中所镇陶家营村的一座土碉楼门前,85岁的村民李文清和老伴安静地坐在木凳上乘凉。他背后的4层土碉楼已有140多年历史。从1952年搬入至今,他已在这里居住了70年。

越西的土碉楼文化源远流长。仅陶家营村里现存完好的土碉楼就有20多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8座。过去,这些土碉楼只是静静矗立在山间。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有序推进,这些土碉楼正迎来新的生机。

腾出空间,整合打造

登上陶家营后方的石龙山,村落全貌尽在眼前,大大小小的土碉楼,与近年来新修的房屋相映成趣,古朴与现代在这里有机融合。

“陶家营”的村名,来自明朝洪武年间在这里设置的兵营,而凭借极厚的夯土墙起到防御作用的土碉楼,成为保护村落、营帐的有力保障。

结合实际,越西正充分利用陶家营传统村落建筑及丝路文化、驿站文化资源,开发以古村落文化体验为主的系列休闲产品。这些简陋的土碉楼成为这一项目中别具特色的风景。

“我们将把土碉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底色,全力塑好‘陶家营十八碉’品牌形象,让土碉楼成为陶家营乡村旅游路上一道最美的风景。”中所镇党委书记黄玉平说,镇村两级正在积极协调引进企业进行修缮包装,让它们在岁月的洪流中“活”得更久。

围绕土碉楼,一系列打造工作已经开始。50多岁的陈明是另外一座土碉楼的主人。在他家的土碉楼旁边,一座小楼的主体已经完成。

“这是我们家新修的房子。”陈明说,修建费用一部分由政府解决,一部分自己筹集。而腾出的土碉楼则将与别的土碉楼整合起来,引进企业进行承包管理,“我可以收取承包费用。”

碉楼引领,全面提升

在石龙山上,全长1.4公里的骑行道、步行道正在加紧施工;山下,陶家营村已经流转140亩土地,栽上了桃树。当地还谋划从石龙山引水进村,实现村中有水,水绕村间。

为了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该村已成立陶家营村桃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资金注入等方式入股,明确分红机制,确保村民利益。

陶家营还引进企业,打造高品质的民宿,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村民陈民康已在为开办民宿蓄力,他的院子里瓜果飘香,宽敞整洁的院子一角,精心打造了一个鱼池,旁边有许多盆景和盆栽。

“我们依托土碉楼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争取在今年年底全部完工,让村民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黄玉平信心满满地说。

越西县委书记陈路表示,越西农旅特色产业园区、零关古道文旅融合产业带、高铁商旅新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20余个重大农文旅商融合项目已陆续建设,综合型旅游产业正加速成型,随着年底成昆铁路复线的通车运营,越西有望成为成都人两小时可达的康养避暑休闲目的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