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百年土碉楼迎来新生机

2022-07-23 11:38:01来源:川观新闻编辑:王云

川观新闻记者王云 何勤华 凉山观察王荣升

7月21日,走进凉山州越西县中所镇陶家营村,在一座土碉楼门前,85岁的村民李文清和老伴安静地坐在木凳上乘凉。背后的四层土碉楼,所建历史已有140多年。

冬暖夏凉,是李文清老人对土碉楼言简意赅的评价。他说,1952年,自己的父辈买下这个土碉楼,自己已在这里居住了70年。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有序推进,这里的百年土碉楼也迎来了新的生机。

“越西全境尽显山水人文之美,全域皆布融合兴旺之业。”越西县委书记陈路表示,越西农旅特色产业园区、零关古道文旅融合产业带、高铁商旅新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20余个重大农文旅商融合项目已陆续建设,“文化+旅游+地产+商业+养生”综合型旅游产业加速成型,随着年底成昆铁路复线的通车运营,越西将成为成都人两小时可达的最“巴适”康养避暑休闲目的地。

18座土碉楼源远流长

初听陶家营的村名,或许会误以为这里的村民大多姓陶,实际上,该村是因陶亨(明朝洪武年间人)在此设兵营驻守,保护驿站安全而被群众称为陶家营。

这里临近文昌故里AAAA旅游景区,走进这里,就能感受到一阵清凉。村里,土碉楼林立,现存完好的土碉楼还有20多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8座。

越西的土碉源远流长,土碉的墙壁是很厚的土夯墙,底层土夯墙最厚,俗称“狮子头”,最厚的能达一米多。二层、三层、四层,从下到上,依次递减,以减轻重量让房屋结构稳固。

而土碉的很多结构,大到墙体、支柱,小到门闩、窗户,其设计都是围绕防御功能进行的。原来,土碉旧时应“防盗防匪”之需而应运而生,墙体厚实牢固,易守难攻,成为保护驿站、村落和丝绸之路畅通的有力武器,使流寇和土匪不敢轻易进犯。

李文清老人和老伴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他说,别看土碉楼外面看着简陋,实际上,冬天在里面住着很暖和,热天的时候又凉快,家里的腊肉,不用放在冰箱也不会坏。“每年杀年猪后,猪肉腌了就挂在楼上,土楼里面的腊肉,香得很。”

乡村旅游的最美风景

中所镇党委书记黄玉平告诉记者,李文清老人家的土碉楼是村里保存最完整的,但并不是历史最悠久的。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另一座土碉楼。

这座土碉楼的主人叫陈明,50多岁,“我们家的这个碉楼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他指着墙壁上斑驳的痕迹告诉记者,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外墙的泥土已经被冲刷了不少。

顺着他指的地方看去,夯土墙面却已坑坑洼洼,显得满满的年代感和沧桑感。而碉楼的前方是一个农家小院,青菜、小葱等长势正好。不过,屋内确是现代化的装修,瓷砖地板,吊顶的天花板,还有冰箱、洗衣机等电器。

登上陶家营后方的石龙山,陶家营全貌尽在眼前,大大小小的土碉楼矗立在村间,与近年来修的楼房交相辉映,古朴与现代在这里得以有机融合。

“土碉是陶家营的金疙瘩,我们将在保护土碉楼这一历史建筑上发力,把土碉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底色,全力塑好‘陶家营十八碉’品牌形象,让土碉成为陶家营乡村旅游路上一道最美的风景。”黄玉平说。

陈明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打造,自己住的这个碉楼因为有特色,镇上准备引进企业进行承包管理,自己收取承包费用。

“这是我们家新修的房子。”旁边,一座小楼的主体已经完成,修建费用一部分由政府解决,一部分自己筹建。村子里,不时可以看到粉刷墙面、更换大门、砌墙等井然有序的劳动场景。

针对村里年代久远且具有代表性的土碉楼,镇村两级正在积极协调引进企业进行修缮包装,修旧如旧,让它在岁月的洪流中“活”得更久。

年底完工迎接动车开通

石龙山下的陶家营村地理位置优越,与和平村彝家山寨、观音碧潭、文昌大庙等景点比邻,同时,这里又是南丝绸之路——零关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丝路文化、驿站文化底蕴深厚。

结合实际,越西在项目实施中充分利用陶家营传统村落建筑及丝路文化、驿站文化资源,开发以古村落文化体验为主的系列休闲产品,同步实施清风书吧、新风超市、苗木基地、桃花园林、民宿等产业,全面体验当地文化,实现古村引进游客、体验留住游客、民宿住下游客的目标。

在石龙山上,全长1.4公里的骑行道、步行道正在加紧施工;山下,陶家营村已经流转140亩土地,栽上了桃树。当地还谋划从石龙山引水进村,实现村中有水,水绕村间。为了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带动村民致富增收,该村已成立陶家营桃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资金注入等方式入股,明确分红机制,确保村民利益。

闲置的房屋怎么办?陶家营引进企业打造高品质的民宿,作为村民致富增收的示范引领,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

村里,另一户村民陈民康家的院子里瓜果飘香,宽敞整洁的农家小院里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院子的一角,精心打造了一个鱼池,旁边有许多的盆景和盆栽。他家已在为开办民宿蓄力。

“我们依托土碉楼来推进我们乡村振兴建设,预计总投资5000万,争取在今年年底全部完工,迎接动车开通,让村民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黄玉平信心满满。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