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凉山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让贫困户腰包鼓起来

http://www.scol.com.cn  (2016-12-26 09:33:07)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王云  

□王静 本报记者 何勤华

“土地流转出去种核桃,我们夫妻俩还可以在园区打工,得双份收入。”12月16日,在凉山州德昌县王所镇响地村,贫困村民沈正跃说起自家土地流转情况,十分满意。在他家流转的土地上,核桃树长势良好,高的已有两米多。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十分关键。凉山州切合实际,大力推进以核桃为主的林业产业扶贫、以马铃薯为主的农牧产业扶贫,让贫困户钱包鼓起来,脱贫信心更足。

新建370余万亩核桃基地

响地村的土地大多不平整,比较贫瘠。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通过考察,建议在德昌建设大凉山核桃产业科技园区,核桃首席专家裴东教授任园区建设的技术顾问。2014年起,园区总体规划开始编制。

园区建设之初,由政府组织对土地进行高标准整理,包括土地平整、田埂护坡浆砌、公路挡墙浆砌等,共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整理出1000亩土地。沈正跃家的2亩多土地,被整理成形。

此后,园区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村民参与分成。流转合同在沈正跃心里十分明了。“目前公司按每亩700元、林下种植400元的费用,给我分成。”他说,此后5年—10年间,每亩标准将提高到2000元,10年后为2800元。

响地村“第一书记”沈晓岚说,村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还可以从事其他劳务工作。“种核桃苗时,我就在这里打工,每天可收入100元。”沈正跃告诉记者。

核桃树一般3年—5年挂果,5年后进入盛果期,这期间,林下经济成为农民致富的关键。今年,德昌县在园区核桃林下试种150多亩万寿菊,每年9月至年底均为盛花期,亩产量可达三四吨,市场价格约每公斤1元。明年,园区内将大范围种植。

雅砻江边的盐源县大水田村,1994年开始大面积发展优质核桃,2015年全村核桃树面积达1.1万亩,挂果面积3000多亩,产量60万公斤,产值96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63万元。宁南县茶岭村从1998年开始发展核桃、茶叶、板栗、杉树,村民人均收入从当年的9000元,跃升到2015年的2.8万元。

截至9月底,凉山州已新建核桃基地376.15万亩,嫁接改造核桃基地108.1万亩,涉及贫困村1640个,覆盖率79%。

“温饱薯”变“致富薯”

“今年的新品种马铃薯卖了6000元钱,剩下的要留作薯种。”12月18日,美姑县乐约乡三地村村民曲木尔一告诉记者。

今年,曲木尔一在村里的“第一书记”指导下种植3亩“青薯9号”马铃薯,近期陆续上市。

美姑县在脱贫攻坚中提出“三借三还”政策措施,其中“借薯还薯”由政府为贫困户提供马铃薯种薯,等收成时农户退还种薯,其余的政府按市场价收购,再投放给其他贫困户,如此循环发展,让贫困户增产增收。

凉山州狠抓马铃薯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种薯良种化,引进新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地处干热河谷地带的三地村海拔低、气温高,适宜种马铃薯。今年,该县农牧局从甘肃引进高产品种“青薯9号”,曲木尔一在村内率先种植,增收效果好。

凉山州还大力推进马铃薯种植规模化,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园区。同时,加快建设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培育产地市场,引导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种薯、专用商品薯生产基地,加强“农超对接”和产销衔接,着力打造“大凉山马铃薯”“中国绿色食品马铃薯之都”品牌。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