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就医难”“看病贵”?凉山这样做

2021-01-07 11:21:32来源:凉山新闻网编辑:王云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对于凉山的许多贫困家庭来说,疾病是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如何阻止“病根”变“穷根”,有效解决贫困人口“看病贵”的问题,成为了凉山州卫生健康委员会需要迫切解决的一项难题。

实施医疗救助保障“一二三”政策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对此,凉山州全面开展医疗救助保障行动,实施医疗救助保障“一二三”政策,有效解决贫困人口“看病贵”问题,从根本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明确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控制“一个根本要求”,实现贫困患者县域内和依规转诊至县域外住院费用、长期慢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5%以内,重特大疾病患者全年个人支付总费用不超过当年贫困线。非贫困县县域内,住院和长期慢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贫困孕产妇县域内住院分娩全免费,危急重症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全免费的根本要求。

建立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扶持“两条便民通道”。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一律免收贫困人口住院押金。改进医保结算系统,建立贫困人口就医“一站式结算通道”,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动态调整、即时结算”的一站式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凉山州不断强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从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建立了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扶持“三道屏障”,确保贫困人口“少生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医疗保障基础。

筑牢医保屏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代缴。筑牢基金屏障,通过县域内倾斜支付基金、医疗救助基金、医药爱心基金、卫生扶贫基金等,对贫困患者进行救助。与此同时,筑牢兜底屏障,对不符合基金救助政策,但确属“基本医疗”范畴,影响贫困人口脱贫或返贫的医疗费用,纳入县级财政兜底保障,严守“不能因病致贫、影响脱贫”底线,累计兜底3万人次、3900万余元。

开展医疗能力提升行动

全面推进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卫生人才队伍培植,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西昌市人民医院晋升三级甲等医院,德昌、会理、会东3县人民医院和德昌、宁南2县中医医院晋升三级乙等医院,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创达达标率100%。

加快建设“1+8”重大疾病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构建以州(市)中心为龙头、县级中心为核心、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体系。率先建成全国领先的“二级指挥,四级救援”医疗急救体系、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加快建设森林草原防灭火医学救援体系,州紧急救援中心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表彰。加快建设覆盖州、县、乡三级的远程会诊、影像、检验、心电、教育培训平台,让边远地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全力推进基层机构达标。按照精准摸排、精准建档、精准指导、精准管理“四个精准”要求,全覆盖开展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建设,新建、改扩建卫生院158个、卫生室1294个,全面实现“一乡一所达标卫生院”“一村一所达标卫生室”,历史性地消除了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空白点”。

全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工程,着力解决卫生人才队伍“量少质弱”问题,近三年累计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959人。实施脱贫攻坚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委托大中专院校每年定向培养本土卫生人才1000人,每年选派1500名在职人员参加学习。积极推进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新配备中专以上医学学历乡村医生3700余人,基础工资保障在2000元/月以上,《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实施办法》即将出台,实现乡村医生队伍的专业化、专职化、本土化。

并全面实施公共卫生保障行动。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大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优质性、便捷性、可及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记者 袁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