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卫计事业五年发展纪实 健康福祉惠及515万各族人民

2017-10-20 10:25:04来源:凉山日报编辑:王云

山欢水笑人安康。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这是凉山州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从无到有,再由弱变强,连续进入全省市州优秀行列,凉山州卫计事业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发展的核心追求,是为了全州各族人民的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州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基础上,响应党中央号召,提出了“推进健康凉山建设”的新目标、新方向。全州各级各部门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卫生计生系统干部职工艰苦努力、超常付出,只为了——

成效一:医改持续深化

今年9月2日,凉山州首家“医联体”医院挂牌。此举,打通了社会资本与各级公立医疗资源的对接通道。这对于连片深度贫困地区的凉山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在这一新体制中,社会资本和各级公立医院资源深度对接,探索解决深度贫困民族地区的肿瘤治疗软硬件投入、技术引进、基层留诊等难题。

这是凉山州不断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机制改革的成效体现之一。持续深化医改,凉山州在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制度、新农合保障、药械供应保障、基层综合改革方面,举措不断,成效不断。

据统计,仅2016年,全州29个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便让利于民5978万元。“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格局的形成,让老百姓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加强药械供应保障,让药品售价和住院次均药费平均下降24%和25%。

成效二:健康扶贫全面实施

2017年5月,《2017凉山健康扶贫详解》出现在多家媒体的显著位置。在决战决胜脱贫奔康的关键时刻,凉山卫计事业以一系列重要举措引发关注。

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凉山州一直在努力。

统筹推进健康扶贫“六大行动”,完成建卡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建档44.62万人,建立贫困患者“五个一”绿色通道,全域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和“一站式”服务。仅2016年,建成投用贫困村卫生室629个,全部实现“人员、药品、设备”三到位;9月,实现了患者“零支付”,全年贫困患者县域内费用实际补偿比达95.2%。

成效三:艾滋病防治有力推进

截至2016年,全州建立检测监测网络754个、技术支持中心121个,2个美沙酮维持治疗延伸点升级为治疗门诊,“1+8中心”项目已落实建设用地224亩和项目初设。全州全面推行“一地一策”防治策略,全面推行“知情不反对的实名检测”制度,强化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干预举措,母婴阻断效果呈现“四升一降”,评估国家核心指标和省政府考核指标完成率达91%。

成效四: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加强

凉山州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不断推动计生惠民政策落实,推进计划生育家庭健康发展,确认3.1万名奖扶对象、兑现奖扶资金4510万元,“包村包户”责任制落实率为100%和96%,“一对一”联系率为94%。出生人口性别比呈逐年下降态势,2016年全州人口自增率8.28%。

成效五:公共卫生工作有效落实

2017年5月,州重大疾病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建设项目组一行10人,前往成都市公卫中心参观考察。

此行,考察组带回了成都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营方面的先进经验,对于充分发挥“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的作用,筑牢人民健康的防火墙具有重要作用。

“请进来,走出去”的同时,州内公共卫生建设项目不断,仅2016年,凉山州就有11个疾控中心达到二级乙等疾控机构标准,并新增2个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和2个爱婴医院。卫生应急能力持续提升,老百姓直接受益。

近年,凉山州继续保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零”报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9个县市,新增州级卫生县城1个、省级卫生乡镇32个、省级卫生村180个。健康管理已经实现全覆盖,并代表四川省通过国家血吸虫病防治阻断达标验收。

成效六:医疗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凉山州老百姓州内、县内看病就医的比例持续攀升。这说明,全州医疗质量得到认可。

目前,全州16个县市均有医院创成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2016年,新增二级甲等医院3个、二级乙等医院2个,新建第四批县级医院专科4个和贫困县医院专科13个。

一大批等级医院,成为老百姓的第一选择。而“五位一体”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则为老百姓的身心健康把好关键关口。

截至目前,凉山州州级医疗质量控制分中心已发展到22家(含新批复成立的5家),涵盖了临床、医技、病案等专业,通过各质控分中心的努力工作,有效地规范和加强了相关学科的医疗质量。各分中心能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挥专家团队的优势,充分尽职尽责,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质控工作,成效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全州不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抗生素合理应用,优化就医流程,落实预约诊疗、网络挂号等惠民便民举措,患者就医体验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州三级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健康四川”云平台,17县市建立远程诊疗会诊平台,县级医院远程会诊占院外会诊比提高至66.3%。

成效七:中医药事业推动发展

2016年,“凉山州彝医医院”挂牌,标志着凉山州彝族医药的研发、推广、普及和传承、创新工作开启全新起点。

目前,随着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稳步提升,全州公立中医医院达18所,建成中医治未病科18个,25个乡镇(社区)和90个村卫生室纳入“中医馆(角)”打造。

与此相应的是,中医药人才科研能力不断加强。全州已培养中医药技术骨干100人、学术经验继承人33人、省第四批拔尖中医师2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1500余人,新建3个州级重点中医专科、累计建成18个,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纳入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全州正在加快民族医药挖掘传承步伐。

成效八:改革发展支撑进一步加强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人才队伍“量少质弱”,也曾经是凉山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难题之一。

近年来,凉山州建立健全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引进激励机制,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医师多点执业等领域多有尝试,全州培养了大批本土人才,并大力破解卫生人才量少质弱、引不进、留不住等“瓶颈”制约问题。

大力实施卫生人才培植行动, 2016年全州新进卫技人员1217人,卫技人员达2.77万人,每千人卫技人员数增至3.72人。推进卫生科技创新,荣获2014-2015年度凉山州科技进步奖16项,6人荣膺四川省第十二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

不断加大的投入,是凉山州卫生事业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2016年全州财政投入卫生计生经费达48.01亿元,较上年增长11.6%。全州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正在加快,2011-2016年中央和省级资金投资9.88亿元、实施建设项目2682个,完工2437个、投入使用2298个。

坚决落实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凉山州攻坚克难,锐意改革,砥砺奋进,狠抓落实,不断推进卫计事业翻开全新的篇章,为515万各族人民谋健康福祉!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