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看望慰问回访记

www.scol.com.cn  (2018-02-14 10:34:39)  来源:川报观察  
编辑:王云  

□川报观察记者

“满山花儿在等待,美酒飘香在等待。”“映秀花开了,鸟儿飞来了,山清水秀的地方,充满生机和希望。”

……巍巍大凉山间,滔滔岷江水畔,深情的歌声久久回荡,唱响美好的生活,献给人民的领袖。

2018年2月10日至13日,农历戊戌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四川,在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尹力的陪同下,在凉山、成都、阿坝三地考察,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这是党的十九大以后,总书记的首次考察调研活动。有一种牵挂,穿越时空——44年前,21岁的习近平从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来到四川,学习办沼气。天府之国的丰饶富庶,四川人民的热情、勤劳和智慧,自那时起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近半个世纪来,他对这片土地的发展始终给予热切关注、殷切厚望和有力指引。仅在近10年,就5次入川。

有一种承诺,一言九鼎——“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总书记用脚步丈量一个又一个连片贫困地区,四川的大凉山,是他一直想去而又未了的心愿。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在去年6月主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再三提及。

有一种力量,众志成城——从高山到平原,从城市到乡村,沿着总书记走过的足迹,记者一路回访,一路感受。嘱托声声入耳,壮志拳拳于心,巴蜀大地处处升腾着蓬勃生机。在感恩伟大祖国伟大时代的同时,四川各族干部群众更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创伟业的决心和信心。

有一种风范,如沐春风——彝族群众把传统服饰查尔瓦和彝语感谢“卡沙沙”献给不远万里而来的总书记,浴火重生的汶川人说与总书记的重逢带来无尽的力量,天府新区建设者心中燃起打造新增长极的创业激情,战旗村里82岁老党员记住了总书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朴实话语。领袖的魅力、智慧、情怀、作风,令人感怀,衷心拥戴。

春风送暖,万象更新,每个人都在心中描摹着一幅美好生活和壮丽新时代的新画卷。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足迹1

2018年2月11日上午 晴

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

牵挂 情暖大凉山

入川第一站,四川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绵绵大凉山,隔不断习近平总书记对彝区群众的深深牵挂。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州曾经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沐浴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阳光下,但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交织,这里还有不少群众仍处于深度贫困之中。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千年梦想。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向全面小康跨越之际,大凉山怎能掉队?

聚焦“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遍访全国各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大凉山,一直被他惦记在心。

从牵挂到如愿

“我一直牵挂大凉山,牵挂彝族群众,这次终于如愿了”

镜头回放

●听完吉好也求10岁女儿唱的《国旗国旗真美丽》后,总书记主动提出和一家人合影。“这是我们全家最幸福的时刻!”吉好也求激动不已。

●安装了义肢的热烈日作告诉总书记,想回到村里当村医,或是在幼教点当辅导员,教孩子们学好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总书记夸她很不容易,很了不起。

这是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贫困户吉好也求家中看望。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昭觉是凉山州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从西昌到昭觉县,距离只有60多公里,但地势却要抬升逾千米。

11日下午,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仍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回味着上午总书记在村里的点点滴滴。

“习总书记带来了阳光!”村民们告诉我们,前几天,昭觉县持续降雪,夜晚气温低至零下10℃左右。而总书记到来时,温暖的阳光倾泻而下。

比阳光还要温暖的,是留在村民们心中的一个个温暖的细节。

那是上午10点15分,习近平总书记抵达三河村,沿着一条石板小路走进了村子。当时迎候他的凉山州副州长、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格回忆,总书记对大家说:“我一直牵挂大凉山,牵挂彝族群众,这次终于如愿了。”

这话,让子克拉格觉得“心里暖暖的”。凉山的干部群众清楚地记得,去年3月8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面对来自凉山州的代表,他动情地说,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感到很“揪心”。去年6月,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他又5次提到凉山。

不到一年时间,总书记亲自踏上了这块让他深深牵挂的土地。

三河村距离“悬崖村”只有几十公里,不仅空间距离近,贫穷程度也接近。

村民带记者登上村子的最高处,这也是总书记驻足四望的地方。三河村300多户村民,就散落在这附近的几个山坡上。放眼望去——

房,几乎全是用当地的黄土垒成,看不到一幢稍微现代化的楼房;

路,是狭窄蜿蜒的泥土路,如羊肠一样蜿蜒在山坡上;

地,是坡度三四十度以上的坡地,一年只能种一季土豆和玉米……

“全村贫困人口789人,贫困发生率超46%。”当驻村第一书记张凌报告了全村数据后,他注意到,总书记的眉头微微一皱。

贫困家庭的生活怎么样?总书记走进了贫困户家中。

亲眼看到总书记,吉好也求激动不已:“平时只在电视里见过,真没想到今天能亲眼见到您啊!”

紧紧拉着总书记的手,他邀请总书记到自己家里坐坐。他家院门低矮,不到1.5米高,身材高大的总书记弯下腰,才进入屋内。

总书记先用手压了压床,看床结不结实;随后,又掀起被褥,看薄不薄。总书记的细致让吉好也求印象深刻,接下来的一幕,他说自己更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得知吉好也求10岁的女儿吉好有果喜欢唱歌,总书记问她:“要不要唱一首啊?”

小姑娘爽快地回答:“要!”话音一落,她就唱起来: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你……简陋的土屋里,童稚的歌声格外响亮,总书记带头鼓掌,称赞她唱得好,发音很准。

这是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贫困户吉好也求家中看望,听10岁小女孩吉好有果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歌声落下,总书记主动提出和一家人合影。总书记站中间,吉好也求站左边,妻子站在右边,孩子们站在前面,一家人簇拥着总书记。

伴随着相机快门的咔嚓声,这一刻被定格了。“这是我们全家最幸福的时刻!”吉好也求告诉记者。离吉好也求家几百米的热烈日作家,也迎来了总书记。22岁的热烈日作,是站在门口迎接总书记的。站着,对她而言,是一种胜利。

7岁时,她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左下肢,几年后又失去了父亲,母亲也常年在外。在政府帮助下,她安装了义肢,到成都龙泉驿红十字卫生学校读书,刚刚毕业。

“我告诉总书记,想回到村里幼教点当辅导员,教孩子们学好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总书记夸我很不容易,很了不起。”说到这儿,热烈日作脸上有些腼腆,但更多的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火塘边的脱贫讨论会

“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

镜头回放

●火塘边,总书记与村支部书记、贫困户一起,讨论热烈。“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总书记的话让大家感动得热泪盈眶。

彝家人好客。节列俄阿木说,他做梦也没想到,能在自己家里招待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贵客。

总书记进门时,节列俄阿木家的火塘烧得正旺。节列俄阿木邀请总书记入座:“最尊贵的客人应该坐火塘的上方。”

这是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贫困户节列俄阿木家中看望。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大家围坐在火塘边拉起了家常。村民们回忆说,总书记的一席话,比火塘里跳动的火焰,还要让人感到温暖。

“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总书记的话,让大家感动得热泪盈眶。

总书记鼓励大家一起为脱贫奔康出主意想办法,想说什么说什么,随便说。

一场人人争相发言的讨论会,在火塘边开始了。

村支部书记某色比日说出举措:今年村里将利用产业扶持周转金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要购买11头西门塔尔牛、140只能繁母猪、1600只鸡,确保群众有稳定收益。种植业方面,大力推广种植良种良法,通过“借薯还薯”扶持贫困户人均种植1亩青薯9号,今年种植面积将达800亩,预计贫困户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说完这些,某色比日看到,总书记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

村支部副书记洛古有格说的是“共产党员要带头”。他是土生土长的本村大学生,回家乡办的养殖合作社吸收了36户贫困户。合作社把母猪免费提供给农户,农户将产下的小猪养大后,收入与合作社七三分成,一家一年能赚2000多元。“今年将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洛古有格很有信心。

这是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考察时同村民打招呼。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村民说尺阿呷告诉总书记,丈夫做胆结石手术,多亏了国家的救助政策,自家基本一分钱没出。“党的政策瓦吉瓦(彝语:好),共产党卡沙沙(彝语:谢谢)!”

村民吉伍尔莫告诉总书记,之前,家里人生了病,总觉得是有“鬼”作怪,不去看医生。后来在帮扶干部的教育下养成了爱卫生的习惯,从那以后,家里人生病就少了,还在村里的卫生评比中得了流动红旗。

总书记接过话说,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这些问题解决了,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

火塘边,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与来自党组织最基层的支部书记,以及贫困户一起,讨论热烈。

“总书记要我们扎扎实实把愿景落实,不图虚名,不搞形式。”党员干部们把这些话记在心里。

重温总书记的谆谆勉励,大家浑身充满干劲。张凌等驻村干部向记者表示,三河村不脱贫,自己就不离开。

这是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看望慰问全村群众。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从贫困走向小康

“新产业发展起来了,是个很好的事情”

镜头回放

●总书记与吉地尔子亲切握手。此时,吉地尔子才看清,总书记两鬓已斑白。这让他鼻子一酸:“总书记日理万机,那么累,走过千山万水来看我们,证明他心里有我们。”

●吉地尔子的儿子吉地尔合含笑回忆,总书记看到卫生间里面有淋浴喷头,问他“现在是天天洗澡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总书记笑了。

这是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吉地尔子家看望。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距离三河村20来公里的解放乡火普村,是总书记当天视察的第二个地方。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火普村脱贫了。得知总书记要来,贫困户吉地尔子头天夜里兴奋得辗转难眠,凌晨4点就翻身起床,打扫院落,烧旺火塘,“总书记来了不能冷着”。

同样是在凌晨,67岁的村民约则阿里已摸黑翻过了一个山坡,走在赶往村口的山路上,他想早早地去迎接总书记。

吉地尔子记得,自己对总书记说的第一句话是:“啊波波(彝语:啊),喜鹊叫,贵客到,总书记您好!”

总书记与吉地尔子亲切握手。此时,吉地尔子才看清,总书记两鬓已斑白。这让他鼻子一酸:“总书记日理万机,那么累,走过千山万水来看我们,证明他心里有我们。”

从三河村到火普村,是从颠簸不平的土路,走到了平整的水泥路。路的变化,正是当地群众与贫困作战,不断走向小康的缩影。

火普村的水泥路是干部群众一起用汗水“夯成”的。驻村干部罗衣体告诉记者,2015年村里的主干道还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为了修路,村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全村青壮年劳力齐上阵,日晒雨淋也无一人抱怨。路通了,火普村的面貌日新月异。

这是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易地扶贫搬迁新村火普村同乡亲们亲切握手。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吉地尔子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家位于火普村高处,总书记站在他家院子里眺望,村庄新貌一览无遗——

最远处,是村庄旧址,不仅面临泥石流等地灾威胁,土坯房也摇摇欲倒。稍近一点,是一栋栋灰瓦白墙的新居,院里能看到太阳能板和锅盖天线,新居左侧是新建的牛棚,右侧有一片白色大棚、一片黑色大棚。

“白色大棚里,试种了1.7亩高山错季草莓;黑色的,试种了5.1亩羊肚菌;牛棚里,是156头新引进的西门塔尔肉牛。”火普村第一书记马天给总书记报告,村里希望通过新品种来革新种养业。

“新产业发展起来了,是个很好的事情。”总书记的回应让他很受鼓舞。

这是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了解易地扶贫搬迁和彝家新寨建设情况。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村庄与产业的变化,也改变了每个村民的生活。——房子更美了。如今的火普村,几乎家家都住上了新房,房里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大家还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手机。之前那种门前一堆肥、人畜共处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日子更好了。总书记走进吉地尔子家厨房,揭开锅盖看到的是当地过年“大餐”——苦荞粑粑、腊肉香肠、煮鸡肉、萝卜炖排骨。一抬头,看到天花板上密密麻麻挂着的香肠腊肉,总书记连连点头。

这是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吉地尔子家看望。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惯更好了。穿过厨房是卫生间。吉地尔子的儿子吉地尔合含笑回忆,总书记看到卫生间里面有淋浴喷头,问他“现在是天天洗澡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总书记笑了。马天补充:叠洗被子、坐椅子上吃饭……大家没有把原先的坏习惯搬进新居。

——风气更好了。在外读书的年轻人每次回村,都能感受到村里的新变化,办起了幼儿园和夜校,喝酒的人少了、上夜校的人多了。

阿子约杂没有想到会在村里遇上总书记。听说阿子约杂是村里的幼儿园老师,总书记特意握着她的手说,“你们辛苦了,未来靠你们。”

村里有太多变化,阿子约杂都想告诉总书记:在她回村任教的3年里,孩子们从最初用普通话打招呼都不会、见陌生人就躲,到如今能主动向叔叔阿姨问好。“用普通话沟通,是拥抱外面世界的第一步”,她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留客歌》久久回荡

“祝大家幸福安康,早日脱贫奔小康”

镜头回放

●火普村村支书吉色次哈把一件彝族传统服饰——白色的查尔瓦送给总书记,“这个礼物很珍贵”,总书记披上查尔瓦,同乡亲们道别,现场顿时沸腾了。

时间飞逝,话短情长。村干部们事后回忆,当天中午,原本预计总书记离开的时间一再延后,到了12点40分,全村男女老幼才依依不舍地聚在道路两旁,向总书记告别。

村支部书记吉色次哈排在队伍最前列,他把一件彝族传统服饰——白色的查尔瓦送给总书记,“感谢总书记,我们彝家儿女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了,我代表我们全村人民,向您献上代表吉祥的礼物。”

“这个礼物很珍贵”,总书记微笑着披上查尔瓦,同乡亲们握手道别。

看到这一幕,人群沸腾了。“习总书记卡沙沙(彝语:感谢)!”“习总书记库史木撒(彝语:新年好)!”“习总书记子莫格尼(彝语:吉祥如意)!”问候与祝福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不知是谁起头,村民们一遍又一遍唱起了彝族民歌《留客歌》:

满山花儿在等待美酒飘香在等待要是不走不行了明年今日早早来……群山之间,蓝天之下,没有指挥,没有伴奏,清冽的歌声,久久回荡,像是灿烂的阳光,像是奔涌的春水……

歌声传递着彝族人民对共产党的感激与拥戴,歌声倾诉着老百姓对人民领袖的热爱和不舍。

这歌声,在山间回荡,更在人们的心间流淌,很多人唱着唱着,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擦去泪水,人们一直在唱着,跳着……

昭觉县委书记和县长牢牢记住了总书记的叮嘱。歌声中,总书记走到汽车门前,转身叮嘱他们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把共产党对老百姓的承诺一一兑现”。县委书记子克拉格回答:“我们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辜负使命。”

“祝大家幸福安康,早日脱贫奔小康!”总书记最后对村民致以祝福,上了车,又回头挥手作别。

村民们的歌声,直到总书记的车驶出很远,也没有停。送别了总书记,吉地尔子跑到自家草莓地里。县里请来的技术指导孙国全第二天要回家过年,“赶在他走前,要再学点经验。”在孙国全看来,这里的高山草莓没污染少虫害,只要能成功结果,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喔,还真说中了!”孙国全轻轻拨开嫩叶,两颗微微泛红的草莓,就躺在叶子下面。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