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从三个故事看鏖战深贫路上的“情深谊长”

www.scol.com.cn  (2018-02-11 12:58:38)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王云  

■四川日报记者 罗向明 何勤华 阳帆

“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6岁的彝族小女孩雄英莫和她所在幼教点的孩子们,时不时哼唱起《情深谊长》。这首歌是幼教点老师魏玲教的,孩子们很喜欢这位年轻的老师。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在鏖战深度贫困的路上,有许多像魏玲这样的人扎根大凉山,与当地干部群众携手并肩、团结奋斗。

故 事 一

老党员资助,彝族小伙上大学

2月6日一大早,西昌邛海老年公寓,88岁的潘国祥让老伴把他收藏的旧军装拿出来,他要穿上去见一个特殊的客人——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彝族小伙儿沈登勇。“我要让孩子看看我的精气神。”

沈登勇是盐源县博大乡西沟村的贫困学生,家中三兄弟,他排行老大。5岁时,母亲离家出走。此后,父亲一人在外打工挣钱,这两年因体力下降回家务农。沈登勇三弟又突然患病。2017年高考前,沈登勇在继续求学和放弃学业间徘徊。

帮扶西沟村的凉山州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沈登勇家的情况后,及时加以鼓励和帮扶,使沈登勇顺利踏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潘国祥离休后在西昌安享晚年。“作为一个老党员,我想为精准扶贫做点事。”去年底,潘国祥找到凉山州中级人民法院离退休干部管理处,捐出2万元资助彝区贫困学生。从凉山州中级人民法院派驻西沟村的第一书记张雪凇口中得知沈登勇的情况后,潘国祥当即决定,将其中1.2万元用于沈登勇大学期间的生活补助。

今年学校一考完试,沈登勇就急忙回到西昌。见到潘国祥,两人说不出的亲热。潘国祥给他讲述自己的革命生涯,教育他感党恩、学本领,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潘国祥的老伴还为他准备了一件厚实的冬衣。穿上冬衣,沈登勇向两位老人表示,一定努力学知识本领,争取早日入党。

故 事 二

值班医生总动员,彝族患儿转危为安

“咚咚咚……”不久前的一天深夜,攀钢西昌医院值班医生吴强被急促的敲门声吵醒。

打开门,只见一名男子抱着一个面色苍白、表情痛苦的孩子。仔细询问得知,这名8岁的患儿两天前进食面条后出现腹痛,当晚腹痛突然加重。吴强赶紧为孩子做检查,“全腹膜炎,急性阑尾炎穿孔可能性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得知检查结果,男子搂着孩子欲言又止。怀中的孩子面色越来越苍白,汗珠不停地流下来。交谈中,医生了解到,这名彝族男子是孩子的父亲,因为家庭贫困,来看病时只揣了100元钱。

考虑患儿病情危急,吴强立即向上级汇报情况。医院领导嘱咐吴强及相关医护人员以挽救患儿生命为重,为患儿开通绿色通道,并紧急安排手术。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儿转危为安。

吴强从巴中市巴州区来到西昌上班快10年,类似的事情他们常常遇到。前不久,一位80多岁的老妈妈盆腔脓肿,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当时味道较重,老妈妈要求戴口罩,而医护人员们依然仔细为她护理。老妈妈出院时,感激地说,多亏了你们,我才恢复得这么好。

“把病人当亲人,就会在危急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吴强说。

故 事 三

从“你好”“再见”开始,教会孩子说普通话

2月5日,越西县的气温降至10年来的最低值,魏玲早早地前往瓦尔村幼教点给孩子们上课。

今年25岁的魏玲是该县大花乡人。2015年,凉山州启动“一村一幼”建设,她通过考试和培训,到瓦尔村幼教点当老师。

“老师,早上好!”看见魏玲,彝族小女孩雄英莫和其他孩子齐声向她问好。

性格大方的雄英莫是魏玲的小助手,每当需要请小朋友上台领唱或领读时,雄英莫总是高高举起自己的手。

“两年前,雄英莫刚到班上来时,基本上不会说普通话。我和她说话,她只是睁大眼睛望着我。”回想起第一次见到雄英莫的情景,魏玲说。

如何突破语言阻碍?“我就从教‘你好’‘再见’这些简单用语开始,慢慢教会孩子说普通话。”魏玲说,她还专门对每个学生的卫生情况作检查,帮助他们整理衣物、擦洗手和脸。有空就去家访,给孩子们买牙膏、牙刷,让家长和孩子不共用毛巾。令魏玲欣慰的是,经过两年的努力,如今孩子们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能用普通话背古诗、唱流行歌。

雄英莫喜欢读书,也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唱《让世界充满爱》和在大凉山一直传唱的《情深谊长》,她的理想是长大以后当一名歌星。魏玲说,今后孩子们会相继离开幼教点,但她会扎根下来,引导孩子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