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战报 | 美姑大山里的“格桑花” 95后藏族姑娘驻村扶贫记(视频)

www.scol.com.cn (2019-07-01 10:32:15) 来源:川报观察
编辑:王云  

 

/home/img/file/20190701/20190701103650_0418.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川报观察记者 付真卿 摄影 何海洋

“记得一定要去看病哦,不能信迷信。” 6月19日上午,美姑县瓦古乡瓦以村,杨卓玛反复叮嘱着村民尤其阿热。尤其阿热这两天头有点痛,杨卓玛提醒她要去医院。

这是一段完全用彝语的对话,自然得好像村里邻居间的攀谈。但杨卓玛并不是本地人,她是瓦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彝语居然讲得这么好。”美姑县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副队长余浩民都有些吃惊。

这个95后的藏族姑娘,令人吃惊的可不止这一点。

杨卓玛的老家在甘孜州九龙县。2015年,大学毕业的杨卓玛来到泸州市合江县南滩镇顺江小学,做了一名语文老师。在泸州,杨卓玛就陆续参与到一些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6月,全省综合帮扶凉山打赢脱贫攻坚战启动时,她又主动报名前往美姑,成为了一名综合帮扶工作队员。

杨卓玛和另外22名帮扶队员被选派到距离美姑县城70公里远的瓦古乡。瓦古乡位于美姑大峡谷的高山之上,是全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去之前做了些心理准备的,但看着山上那些路,好多都在绝壁上,还是有点怵。”杨卓玛说,到的第四天,大山就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在下乡路上,一块飞石正正咋在车子挡风玻璃上,砸出个大窟窿。

在瓦古乡的23名工作队员中,杨卓玛是年龄最小的,也是唯一一名女性。“我们都想照顾下她,分配给她一些相对轻松的工作。”瓦古乡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刘丹说,但杨卓玛坚决要求一视同仁。今年3月,美姑县综合帮扶工作队对内部人员岗位进行了一次调整。杨卓玛主动提出到瓦古乡最偏远的瓦以村驻村,担任第一书记。

在瓦以村,杨卓玛每天除了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推进外,还发挥专长到村里的学校代课。工作队员们走村入户,步行一走就是2小时甚至4小时,身上携带东西不方便。为此,杨卓玛抽空设计制作了一款红色多袋马甲。马甲的后背上写着“助力脱贫攻坚 共创小康生活”,还有个双手托举党徽的图案。在大山里,老远看见点点鲜红,就知道是帮扶队员们来了。工作之余,杨卓玛则是工作队里的“开心果”,教大家唱藏族歌,跳藏族舞。

但杨卓玛最让大家倾佩的,还是她在短短一年内就学会了彝语。杨卓玛说,大家在彝区开展工作,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每次跟村民们交流都需要请村干部陪同翻译,“感觉很怪,我还是喜欢直接交流,村民们也会觉得更加亲切。”

杨卓玛有个专门用来学彝语的笔记本,每听到一句彝语,她就记在本上,然后在下面标注发音相同的汉字。就这样一句句的积累和反复背诵,她慢慢掌握了彝语的发音。“这其实是个笨办法,最重要的还是要经常到村里去,跟大家说话交流,多说多听自然就熟练了。”杨卓玛说,她现在在跟村民交流基本已没有障碍,还能给其他的工作队员们当翻译。

“高山太阳大,皮肤一天天被晒黑,她说不存在,晒晒更健康。村里条件差,难免饱一顿饿一顿,她说不存在,就当是减肥。”刘丹说,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这几乎是每一个认识杨卓玛的人对她的评价。瓦以村是全乡乃至全县脱贫任务最艰巨的贫困村之一,但有了这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就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