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聚焦 凉山建州70年丨七十载岁月如歌 花城金阳换新颜

2022-11-03 17:35:09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王云

11月3日,《四川日报》刊发《七十载岁月如歌 花城金阳换新颜》整版文章,关注金阳县七十年艰苦奋斗、七十载硕果累累。如今,金阳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间从“土与火”到“富与光”,“金沙瑶池•阳光花城”新金阳正焕发出青春活力。

11月3日《四川日报》报纸版面截图

金阳河三峡连心桥。禅心摄

川观新闻记者王云 何勤华 凉山观察 王荣升

七十年艰苦奋斗、七十载硕果累累。如今,金阳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间从“土与火”到“富与光”,“金沙瑶池·阳光花城”新金阳正焕发出青春活力。

2022年6月30日,在金阳建县70周年之际,墩高196米的金阳河特大桥(金阳河三峡连心桥)正式通车,打破世界纪录,被收录为“世界第一高钢管混凝土格构空心墩”,是金阳历史性发展的见证。

“咫尺天涯”是一代代金阳人最真实的感受。如今,800米长的金阳河特大桥在峡谷中架起一道飞虹,成为一座连通金阳新老县城的民心桥、助力产城融合的振兴桥、追赶跨越发展的筑梦桥。

自1952年建县以来,金阳全县上下不懈努力,大力推动交通、电力、通信、水利“四张网”建设,基础不断优化,质量持续提升,产业蓬勃发展。如今,金阳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脱贫村“村村有”网络通信、文化室、卫生室、学前教育设施、民俗文化活动坝子,“户户有”广播电视、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发展、文旅融合、绿色低碳发展格局,为建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金阳,这座金沙江畔的美丽花城正全面焕发出青春活力。

金阳县热水河乡百香果基地。龙卜哈 摄

公路从无到畅达八方

“小时候跟大人走到县城赶集,需要下山爬坡过坎,觉得好远、好难走,金阳河特大桥修通后,解决了新老城区出行难题,车程由原来一个多小时缩短到几分钟,确实方便多了!”金阳县天地坝镇唐家屋基村党支部书记杨里呷说。

交通是城市的动脉,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发展,也关系着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感受。70年间,从土路到硬化路、从砂砾路到柏油马路、从滑索到破世界纪录的高墩大桥……

要想富,先修路。纵观金阳道路交通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金阳经济社会每次跨越式发展,都镌刻着“交通先行”的烙印。

1961年,昭觉至金阳的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金阳县无公路的历史。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该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历史性机遇,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县先后新建成8座桥梁,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和商贸往来。

为打通交通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金阳县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脱贫攻坚期间,金阳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县150个贫困村通硬化路,所有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任务。

金阳交通运输跨越了“闭塞滞后”“瓶颈制约”的鸿沟,“一环两纵三横加水运”的格局已初步显现。目前,宜攀高速、西昭高速、国道356、德谷沟大桥等重点工程项目正加快建设,金阳即将成为川滇结合部金沙江北岸重要交通节点。


俯瞰金阳县城区。 孙真文 摄

高质量脱贫摘帽

在脱贫攻坚中,金阳坚持“扶贫不养贫、帮勤不帮懒、脱贫不掉队”工作导向,凝聚“共享发展、脱贫奔康,是先富带未富,而不是先富养未富”思想共识,扶贫干部“5+2”“8+ N”“进村赶考、入户答卷、下地绣花”,全面开展住上好房子、培育好产业、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五个好创建活动”,着力打造感恩奋进、产业扶贫、移风易俗、生态文明、民族团结进步“五大工程示范县”。

通过历时8年的脱贫攻坚,全县累计减贫1.96万余户9.8万余人,贫困发生率由46%到清零,15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历史性解决了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交出了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同步全面小康的金阳答卷,书写了第二次“一步跨千年”的金阳篇章。

奋进新时代,砥砺新征程!2021年以来,金阳县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对标对表全州“四新”目标,主动融入全州“一核一谷三带”发展新布局,传承创新“1235”发展思路,深入实施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依法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筑底强基“五大示范工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金阳把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作为县域“国之大者”,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出台《金阳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以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为重点,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重点人员”,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同时,统筹兼顾4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7个社区和46个一般村,深入实施“七个一批”助农增收举措,群众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金阳县天地坝镇马依足中心村青花椒林成片。 卢尔呷 摄

“沃野百里”育出蓬勃产业

交通跨越发展,带动经济腾飞。金阳有“中国青花椒第一县”“中国青花椒之都”之称,作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县青花椒种植面积达102.09万亩,青花椒收入占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

时间回到建县之初,刚刚摆脱奴隶主压迫的金阳人民家徒四壁。建县后,金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民主改革、民族团结政策,无地和少地的群众分得了耕地和耕牛,实现了“耕者有其田”。通过发放社会救济金和农具,推广农业科技等一系列举措,群众生活有了初步改善,生产得到逐步发展。1952年全县农业产值688万元。

近年来,金阳聚焦“小小花椒树”,共谋“致富大产业”,始终把青花椒作为生态立县、产业强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青花椒产业不仅是全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更是金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产业基础。

如今,仅金阳青花椒,预计年产干果1.15万吨,实现产值11.28亿元。

金阳青花椒种植历史悠久,曾先后荣获“上海林博会名特优产品金奖”“中国·四川农博会产品金奖”、首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名特优新奖”和“绿色环保奖”、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最受欢迎展品奖”。

目前,金阳县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现代优质产业基地和产地初加工体系正在逐步成型,其中包括分级包装、青花椒油和青花椒酱生产等。下一步,将按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的思路,逐步发展花椒油、中药配料等精深加工产品。

青花椒飘香时,是椒农最开心的时刻。龙卜哈 摄

建设“金沙瑶池·阳光花城”新金阳

金阳走过的历程,是一部矢志不渝的革命史、战天斗地的奋斗史、蓬勃向前的发展史。

巍巍狮子山,滔滔金沙水,见证了金阳的过往与现在,也必将见证金阳的美好未来。

新起点孕育新机遇。脱贫攻坚后,金阳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将迎来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大有潜力的发展黄金期和大有希望的追赶跨越期。

“十四五”期间,金阳将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抢抓中央“五年过渡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和凉山州委“主干引领、干支协同”战略机遇,传承创新并持续深化“1235”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金沙瑶池·阳光花城”新金阳。

群众高山养殖致富奔康。 王秀林 摄

“确立这个定位是历史抉择,是大势所趋,更是时代潮流。”金阳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金阳将坚定不移依托“一江”(金沙江),抓好风光水电清洁能源、航运、旅游等资源综合开发,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久久为功拓展“两线”,以G353、G356交汇的东西城区发展为极核,辐射带动沿线区域因地制宜推进差异化、多样化发展,着力形成全域协调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

持续发展“三带”经济,在河谷经济带发展青花椒套种白魔芋,因地制宜打造金沙江干热河谷亚热带水果产业园;二半山经济带发展核桃间种青(红)花椒套种白(花)魔芋;高山经济带发展华山松套种牧草套养畜禽、春薯秋菜补差补短,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

打造“五大示范工程”,以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依法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筑底强基示范工程为支撑,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建设,打造“金沙瑶池·阳光花城”新金阳。

    编辑推荐